瞿小松HT/音声之道其它小说9787108050908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瞿小松HT/音声之道其它小说9787108050908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所属分类:
    发货地:遵义
  • 价    格:44
  • 市场价格:
  • 今日价格: 有特价请联系
  • 优惠详情: 剩余数量总共数量
  • 最近热度:
  • 累计热度: 725
  • 综合得分:
  • 信誉得分:
  • 品牌:
  • 货号:5b6d9551158d
  • 立刻联系购买联系商家身体强壮

        本商品由身体强壮提供,通过身体强壮完成交易,请放心购物

  • 书名:音声之道
  • 出版社名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BJ0005)
  • 作者:瞿小松HT

描述信息

基本信息


查看基本属性

编辑推荐


  一切音声皆含道性,道性通达一切音声。《音声之道》是作者对各种音乐聆听及理解的笔记,是阐释,也是再一次重塑音乐。作者借释迦牟尼、老庄、耶稣的智慧,为我们阐明音乐之起源,带我们聆听和体味非洲欧洲原生态音乐、格里高利圣咏、非暴力的音乐作品《雨》《敦煌》、藏族歌手才让旦的雪域天籁、摇滚音乐之父崔健、无一丝火气的南音,一十六讲内容不多,却提供读者以一种全新的理解音乐的心界、眼界,悟得音声之道。

内容提要


暂无

目录


音乐人读经(代序)
上编 音声之道十六讲
第一讲:音乐之初
第二讲:本土与“新大陆”
第三讲:寂静之心
第四讲:跪祷
第五讲:《雨》与非暴力
第六讲:雪域天籁
第七讲:回归平常
第八讲:欧洲幸存的原生态
第九讲:当下
第十讲:无为
第十一讲:音声之道
第十二讲:尺八与禅
第十三讲:平凡的从容
第十四讲:梨园角儿曾静萍
第十五讲:琴人丁承运
第十六讲:《行草》与呼吸
下编 音乐内外
虚幻的“主流”
言与无言
音乐内外答问
附录
《古调》题记
改变听,将改变行
《故园》题记
后记

作者介绍


  瞿小松(1952年--),作曲家,贵州省贵阳市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是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最活跃和教育影响最大的作曲家之一。1952年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十六岁“上山下乡”务农,1972年进入贵阳市京剧团任小提琴、中提琴手,1977年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作曲,师从著名作曲家杜鸣心教授。在校期间曾获美国齐尔品协会作曲比赛大奖和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比赛第一名。1983年毕业留校任教。1989年赴美。瞿小松是“美国作曲家、作家、出版家协会”会员。

文摘


  音乐人读经(代序)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德经》)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道德经》)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般若心经》)差我来的父……你们从没听见他的声音,也没看见他的形象。(《·新约》)看不见,听不惮无形无声,成万有却超越万有,非概念,非时间,我体会老子言下之“母”、耶稣言下之“父”、观音言下之“空”,说的是同一本原,超越言说,不在言说,不被言说,语言对它无能为力。“音乐起始的地番是语言的终结。”贝多芬的意思,音乐的境界,语言无能为力。本质上,音乐如同本原,同样不可说,不被说。佛家有个说法:通音声者得小悟。
  以此看,音乐人读经,自有一个层面,“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是音乐人与爱乐人的方便所在。倘能借这个方便抵达对本原的体悟,人生将有一个笃定的根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音乐人读经,虽有一个方便所在,但若心里只有音乐,一不当心,便有可能将经,读成美学专著。
  《西藏生死书》里头引有一则典故,说,释迦牟尼佛有一位年轻弟子,不善打坐,一用劲,就紧张,一放松,就睡去了。佛陀问,出家之前你做什么营生?答,琴娱众。佛陀再问,你琴,琴弦松一些好,还是紧一些好?弟子答,松也不好,紧也不好,不松不紧最好。佛陀说,禅修正是这样,不松不紧,适度取中最合适。
  佛陀释迦牟尼,借弟子出家之前的职业特性,因材施教传授禅修技巧。这个故事,到了汉文佛典里头,松、紧二字,译为“缓、急”。对当下心态的譬喻,解为对过程速度的指示。如此的差异,弄得不好,很可能令凡事单想音乐的理论家朋友,自我误导,以为佛家倡导速度适中的音乐。
  老子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有音乐人发问:“他是不是不喜欢音乐?”
  我体会《道德经》这段话,其旨并非论艺,因而猜测:一、色多眼花,声繁耳背,味杂口败,情乱心伤。自古来,华者不知真,知真者不华。二、色乱目,声乱耳,味乱口,意乱心,随境涣散,迷不见道。
  所以这段话,既谈适度,也谈警觉、自制、内观。再比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解读为伟大的音乐只用很少的声音,伟大的美术没有形象,我们一编排,老子不幸沦为音乐美术理论家。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后头,有四个字:“道隐无名。”《道德经》有言:“听之不闻,名曰希。”这个“希”,对应那个“无”,是听不到的意思。“大音”、“大象”,隐喻而已,说的是隐于万相而无名的道性,寥兮寂兮,无形无声。道隐无名,无形无声,现象界却声色并茂,百态千姿。业界论音乐,常见犀利评断。比如:“中国音乐之所以落后于西番是因为没有和声复调。”学点西洋音乐的,不知不觉,很容易把西方看作先进、奉成唯一、捧为最高。殊不知艺术文化各成所以,各有所长,何以论“先进”?何以论“落后”?何以论“最低”?何以论“最高”?中国有句话: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比武摆擂台,一个一个打,定要决出个第一。其实这个“第一”,也终会被击败。世上没听说有不败的拳王、不败的冠军。实在要论一个不败的不败,那就只有死亡。死亡面前,没有赢家。所以,“第一”是个虚妄。做文章,如同修行,讲究内在的圆融完善,不争“第一”,没有“第一”。有人把交响音乐说得多雅多高,将它理论为“一个民族音乐创作的最高标准”。有人觉得闹心,听不出它“雅”,听不出它“高”,也不在乎有没有“最高”这么个东西,就是不好您那一口。您要急赤白脸口若悬河,居高临下理论、“启蒙”,把人当傻子,如果不躲开,您让人怎么办?
  世界之大,气候地理人种物类、吃喝拉撒思维文化,各有千秋。不同国度,东西南北,又各有细微差异。倘若摘掉傲慢而盲目的墨镜,不带鄙薄心,以它观它,而非以“我”观它,细致,敏感,我们将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雅致的人,一个会听的人,一个饶有趣味的文化音乐人,一个来往穿梭于前后高低上下左右东西南北而自如无滞的行者,而非仅唯西方是高的乐匠。
  《庄子·外篇》有这么一段对话,幽默粗鄙,颇具深意。
  东郭子:“所谓道,在哪里?”
  庄子:“无所不在。”
  东郭子:“愿闻其详。”
  庄子:“在蝼蚁。”
  东郭子:“何其低下?”
  庄子:“在稊稗。”
  东郭子:“怎么每况愈下?”
  庄子:“在瓦甓。”
  东郭子:“愈加的邪,成什么话?”
  庄子:“在屎尿。”
  东郭子恼而不应。
  我体会庄周的意思,道,无所不在,既在天、在地、在神、在人,也在魔、在鬼,在猪在驴、在猫在狗,在河马、在大象、在鼠兔、在牛羊,在豺狼虎豹,在蝼蚁杂草瓦甓屎尿。实实在在的,道,无所不在。
  这段问答,我们不妨将其换换嘴脸,作个附会。
  某甲:“所谓音声之道,在哪里?”
  某乙:“无所不在。”
  某甲:“愿闻其详。”
  某乙:“在驴吼马嘶。”
  某甲:“何其低下?”
  某乙:“在鸡鸣犬吠。”
  某甲:“怎么每况愈下?”
  某乙:“在野猫叫春。”
  某甲:“愈加的邪,成什么话?”
  某乙:“在饱嗝臭屁。”

媒体推荐


暂无

书摘和插图


暂无
热门相关信息